7月9日一大早,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包括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,在两岸引起巨大震撼。国台办发言人对此表示“强烈支持”,并强调“‘台独’是绝路,助‘独’是邪路”,凸显了大陆此举慑“独”打“独”的重大意义。
中国商务部公告中开宗明义就提到管制管控的目的,即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》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,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,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。
什么是“两用物项”?条例规定,两用物项是指既有民事用途,又有军事用途或者有助于提升军事潜力,特别是可以用于设计、开发、生产或者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货物、技术和服务,包括相关的技术资料等数据。
如何管制管控?公告具体做法是,一,禁止向上述8家台湾地区实体出口两用物项;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应当立即停止。二,特殊情况下确需出口的,出口经营者应当向商务部提出申请。
而稀土具有军民两用属性,在以往多份文件中也被列为“两用物项”。因此,岛内舆论认为,大陆此举意味着这8家公司将会被禁止获得大陆出口的军民两用货物、技术、服务、数据等,其中,与高科技、军工产业相关的稀土可能是禁止重点。
大陆这一招打蛇打七寸,有一箭三雕之功效,可谓是打“独”慑“独”大杀招。
首先,这是针对赖清德当局恶意配合美国打压华为、中芯国际等大陆高科技企业的“对等反制”。
6月14日,台湾“国际贸易局”将华为和中芯国际及其多家子公司列为出口管制名单。这背后除了“台独”意识形态下与大陆对抗的思维作祟外,更是赖清德当局“跪美”“媚美”“舔美”的决定,依照美国指令将科技和经贸政治化,当时大陆即时作出“强烈反对”的表态,形同预告必定会出手反制。如今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管制管控名单,就是对等反制。
其次,这是对赖清德当局所谓“武器自制”“以武谋独”的当头棒喝。这8家企业所承担的所谓军机、军舰、潜艇、无人机等武器自制项目,在大陆制裁之后今后即便想硬撑下去,要填满这些钱坑,恐怕也要花高出数倍的代价。
被制裁的这8家实体,全部属于岛内军工体系。比如,汉翔公司是台湾三大主力战机之一的“经国号”战机研制单位,也是台军战机生产维修龙头。中山科学研究院是台湾最高军事科研机构与军事技术发展核心机构,担负台军战机、导弹、雷达、无人机等主要武器系统的设计、研发和生产等。台船则是台湾规模最大的造船厂,台军军舰、8艘自制潜艇都由该企业生产。包括经纬航太科技公司等其他几家虽属民营企业,却都以“代工”或“自研”形式加入到岛内军工体系。
稀土在高科技和军工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已无需赘言,大陆禁止向岛内这8家实体出口包括稀土在内的两用物项,对其冲击可想而知。台湾每年从大陆进口数千吨稀土,其中多数用于制造半导体,也有相当一部份用于制造武器来对抗大陆。而这8家实体是武装“台独”组织的主要岛内军火商,也是美台军事勾连的重要对接平台。这种典型的“吃饭砸锅”行为,其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危害日益凸显,大陆对这8家实体祭出制裁措施,非常及时且非常必要。
再者,大陆这次出手也是针对赖清德所谓“团结十讲”挑衅言行所祭出“反制组合拳”中的一环。若如外媒所形容,大陆启用M503航线的W121衔接线属于对台“软性威慑”,那么,这次对8家岛内实体制裁则是具有“立刻性”、有“实际痛感”的暴击。如果赖清德之流不知反悔,还继续往“台独”方向狂奔,今后大陆进一步反制是完全可预期的。
尽管赖清德当局防务部门、陆委会以及相关被制裁实体回应时表示,岛内相关军事武器研制项目早就采“非红供应链”,要台湾民众“免惊”。但台媒指出,一旦大陆严格执行“禁运”,就会从中上游断货源,如此一来,受冲击影响的不会只有这8家实体。言外之意,就是警告他们别再嘴硬,不要再挑衅大陆。
“台独”是绝路,助“独”是邪路。甘当“台独”分裂势力爪牙,参与分裂国家、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企业、团体、个人,必遭依法严惩。——国台办发言人这句话,不是说说而已。(海峡导报记者 吴生林)
盟配资,长沙炒股配资公司,天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